自郎酒喊出 “中国两大酱香白酒之一” 后,酱酒便刮起一股 “某大” 之风。贵州珍酒也曾以 “贵州三大酱香品牌之一” 自居,凭的是 “国家质量奖银奖” 的底气。某新锐品牌最近也喊出 “两大秘法酱香之一”,这不禁让人思考,同样是类似的口号,为何郎酒的 “两大” 能火,而有的却像骗子呢?
研究酱酒 20 余年的专家,对 “两大秘法” 背后的故事自然是说得清、道得明的。但问题在于,消费者不可能读了专家的书,再去喝号称 “两大秘法” 的酱香酒。进一步讲,即便能拿得出 “两大秘法” 的说明书,又能怎样呢?这就如同专家自称 “仁怀产区两大酱酒专家之一”,且能抱出 10 本酱酒专著,可在实际中,真正能让人信服的,远不止这些表面的东西。就像赤水河畔的酿酒车间,人人都知 “12987” 工艺是国标,但真正酿出酱香酒精髓的,终究是少数。
郎酒 “两大酱香” 成功的三重根基
郎酒的 “两大酱香” 能立住脚,靠的是三重根基。
从历史背书看,郎酒在两届国家评酒会荣获 “名酒” 称号,其赤水河畔的地理血统也根正苗红。郎酒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白酒发展历程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为其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战略定力看,汪俊林先生砸下百亿打造庄园,砸下十亿广告,把 “两大” 和 “左岸”,递到了消费者的嘴上。郎酒通过大规模的投入,打造出郎酒庄园这一独特的品牌标识,以庄园酱酒的概念,提升品牌形象和产品价值。同时,持续的广告宣传,让 “中国两大酱香白酒之一” 的口号深入人心。
从对手反应看,同行们的态度也从侧面坐实了郎酒的江湖地位。2017 年郎酒喊出这句口号时,贵州酒企集体反对,专家也曾参与其中。但这种反对,反而让更多人关注到郎酒,使其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两大秘法酱香之一” 的荒诞逻辑
反观 “两大秘法酱香之一”,则存在诸多问题。它像极了武侠小说里的 “无名秘籍”,招式华丽,内功全无;又像 “葵花宝典”,听着玄乎,细想漏洞百出。
且不论 “两大秘法” 是否真的存在,即便存在,消费者心中是否有 “秘法酱香” 这个说法都要打个问号。另外,另一大秘法是什么,该品牌凭啥和它并列,这些都是消费者会提出的疑问。即便品牌方都能回答这些问题,并且砸巨资向消费者宣传,消费者依然会追问:那又怎样?品牌不是自说自话,需要遵循 “二语三性”,即销售用语、顾客用语,可信性、竞争性、传染性,才是合格的品牌话语。而 “秘法” 之类的说法,抽象得像高考作文题,看似谁都懂,实则谁都难以真正理解,无法让消费者清晰地感知到产品的价值。
在酱酒下行期,活下来的不是嗓门最大的,而是底盘最稳的。赤水河谷或许到了 “少点‘之一’,多点‘唯一’” 的时候。酱酒有一个终极命题,那就是必须回答:相比茅台,你是谁?答案无非是 “不服茅台”“只服茅台” 或者 “做自己”。某酒企老板抱怨消费者只认价格,不懂文化,却被怼连酿酒车间的故事都讲不利索,又凭啥让消费者为其情怀买单。品牌如同酱酒,急不得,当下仁怀产区一些中小酒企的焦虑,就像晚自习时抄作业的学生,郎酒的答案未必全对,但至少人家自己演算过。中小酒企若只知照搬 “两大”“三大” 的套路,终会沦为赤水河畔的 “游击队”。让全世界爱上中国酱酒的方法,不是把自己变成第二个茅台,而是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